近日,据说是历史正剧的《大明风华》热播,笔者虽然只看了20分钟,于剧情可以说是全不知晓,但是既然身为小编,就不得不恪守小编的基本修养,来蹭波热点。

朱瞻基弑父是近年来才冒出来的一个历史疑案,据说是某位历史学家在某讲坛类节目上提出来的,其论点主要有二:

面对弑父的指控,朱瞻基一脸懵逼,不知所措。

第一,朱瞻基派人毒杀朱高炽,是因为怕皇位被汉王朱高煦篡夺,想打朱高煦个措手不及,提前登基,掌控权力,造成既定事实。

第二,当时朱瞻基身在南京,仁宗皇帝朱高炽在北京。从仁宗皇帝生病下诏召回朱瞻基到朱瞻基回京,时间过短,不合常理,极可能是朱瞻基提前预谋。

下面笔者来分解一二:

就第一点,笔者前文《虚伪嗜杀:朱瞻基杀叔事件的另一种解读》已作了较详细的分析,大致观点是朱高煦造反经过太过离奇,造反策划得天下皆知,朱瞻基亲征时又未作任何实质性准备,加之朱高煦封地乐安州实在是不适合作为造反基地。因此,笔者推测,朱高煦造反极可能子虚乌有。有兴趣的读者老爷可以关注后移步一观。

另外,据《明宣宗实录》记载:朱瞻基接到仁宗皇帝病危消息返回北京时,曾有左右提议“整兵卫而后行”,朱瞻基并未理睬,一定程度上说明当时朱高煦已经构不成实质性的威胁。

谒陵是朱瞻基在南京的任务之一。

就第二点,朱瞻基返程时间是否的确短得不合理呢?我们来看下《明史》的记载:

"五月庚辰,仁宗不豫,玺书召还。六月辛丑,还至良乡,受遗诏,入宫发丧。庚戌,即皇帝位。"

笔者查了下万年历,换算成公历后情况如下,1425年5月28日,仁宗皇帝觉得不行了,下诏让朱瞻基回京。6月18日,朱瞻基到了北京良乡。6月27日,朱瞻基登基即皇帝位。

从5月28日至6月18日,一共22日,即使除去首尾,也有20天。

古代的快递小哥。

南京到北京大约2000华里。古代公文如果注明“马上飞递”,则按规定必须以每天300里的速度传递。如果遇有紧急情况,传递的速度还会增加,最快可达每日800里。这就是我们在影视剧里经常看到的所谓“800里加急”。按照这个速度,诏书最快3天就能到达朱瞻基所在的南京。

17天的时间够不够朱瞻基从南京到北京呢,明显是足够的。如上文所提及,朱瞻基并未理会近臣“整兵而后行”的建议,极可能仅带了少数亲信护卫。《明宣宗实录》里也有“遂由驲道驰还北京”的记载,说明朱瞻基等人是骑马赶路。另外,父亲病危,作为儿子是必须要尽早赶回的,这不光是为了抢班夺权,也是中国儒家孝道使然。

因此,17天的时间,又是骑马,2000华里的路程,平均每天行60公里完全是可能的。不存在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

最后,想讨论下朱瞻基有必要弑父吗?完全没必要。

早在1411年,朱瞻基就被他祖父朱棣立为皇太孙,正式确立了他的继承人地位。太子在世的情况下册立皇太孙,历史上是不多见的。仁宗皇帝刚登基,他就被立为太子。

朱瞻基早慧,在同辈中相当突出,其能力也很早就被朱棣和满朝大臣所认可。朱棣因册立太子而犹豫不决时,正是解缙的一句“好圣孙”坚定了朱棣册立后来的仁宗皇帝朱高炽的决心。从这个角度讲,朱高炽的皇帝之位其实是拜他儿子朱瞻基所赐。

从皇叔朱高煦到朱瞻基的各位弟弟,实际上也没有一个能对他造成威胁。在仁宗驾崩及后来的朱瞻基亲征期间,都是由他的弟弟郑王朱瞻埈和襄王朱瞻墡监国,说明兄弟之间并无权利之争。

朱瞻基表示早就胜券在握,根本没必要弑父。

综上,大致也可以看出,朱瞻基的政治地位相当巩固。加之仁宗皇帝身体状况不佳又是公开的秘密,实在是没有必要弑父。

古代帝王多在乎身后名,然而这却不是他们能决定的,朱瞻基即为一例,都死了快600年了,谁曾想突然冒出来个弑父的罪名。

本期话题:您相信朱瞻基弑父吗?欢迎关注,并在评论区给出您的答案。

参考资料:《明宣宗实录》《明史》。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