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走基层需练好“到”字诀
自2012年底至今,每年新春习近平总书记都深入基层,为群众送去最贴心的温暖。心系人民,情系人民,这是大国领袖的风采,也体现了他浓浓的为民情怀。
党员干部,当以总书记为榜样,将走基层活动常态化,贯穿于工作生活中,将走基层作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法宝。党员干部走基层需练好“到”字诀,能够看到、听到、做到。
眼观六路,时时能“看到”。“胸中有丘壑,眼里存山河”,既要低头拉车,更要抬头看路,要带着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走村入户。能够“未走到先看到”,先行了解村社区的村情社意,做到基层情况了然于胸,如数家珍,才能有的放矢,才能让走基层的作用发挥到最佳。能够“看到就走到”,俗话说“光说不练假把式”,看到问题、面对困难就应该沉下去,寻找解决办法,决不让困难问题“看看了事”。更严能够“边走边看”,党员干部在走基层的时候,切不可“只求完成任务了事”,切忌走马观花,敷衍了事,要善于观察,从群众的生活状态、精神面貌、居住条件等细微之处寻求发现,在沉入基层发现问题找到困难,在基层中发现问题解决之道。
耳听八方,处处能“听到”。“使天下之人戴目而视,倾耳而听”,党员干部要通过走基层成为群众的“贴心豆瓣儿”“老铁”。党员干部要学会倾听群众声音,倾听的前提是平等,是真诚,是友善。平等倾听,发现群众最质朴最纯真的一面,与困难群众成为朋友,才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才能听最真实的话,真诚倾听,把朋友之事当做家事去完成,与朋友一起去攻坚克难,寻求解决之道。党员干部还要有一双听得进“刺耳抱怨”的耳朵,群众的“抱怨”虽不甚悦耳,却饱含着他们最迫切、最急需解决的问题,也蕴藏着他们深切的期盼。群众的“抱怨”是党员干部走基层最需要听到的。因此,党员干部应重视和乐于倾听群众的“抱怨”,善于从群众的批评声甚至责骂声中,找到关键,然后以发现的问题为导向,以群众的期盼为切入点,以群众的“抱怨”为鞭策,从严从实地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水平,将走基层之所“听”化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最强劲动力。
脚踏实地,面面能“做到”。“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党员干部走基层,要以脚步丈量“走”的历程,之所以是“走”而不是“下”或者“到”,就是要求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不忘初心,践行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品质。行百里者半九十,走基层更是如此,千万不可只到村不入户,只有到田间到家中才能了解到真实的情况,在走基层中就要多爬坡上坎,多走泥路,让双脚“沾沾泥巴,带带露水”,要多说群众话,少说官腔话,用最简单质朴的方式沾沾地气,拉近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切切实实为群众谋事办事。做到急群众之所急,真心诚意的为人民群众出谋划策,排忧解难,通过实际行动成为群众中的主心骨,得到群众信任。为人民办实事、为群众办好事,敢于较真、敢于碰硬,将为民办事、服务群众作为干事创业的第一要务,牢记使命,不忘为民服务的初心。
“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念兹在兹,唯此为大,走基层需要党员干部有博大的为民情怀,将百姓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走基层的不懈追求,勤练“到”字诀——看到、听到和做到,方能芬芳扑面,余香四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