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此言用在慈善事业上,所有需要扶持和资助的人和事,都与热心于慈善事业的人们有关。就慈善事业而言,慈善不是富人的专利,也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而是发自内心的道德自觉;慈善不仅在于大灾之时捐款捐物,更在于日常中的善心善举。对于慈善事业而言,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积小善为大善,社会就会变得越来越温暖,我们的生活也必定会充满明亮的色彩。

前不久,又有一封厚厚的挂号信,被投递员放在浙江省宁波市慈善总会收发室。白色的信封、娟秀的字迹,署名“顺其”,落款地址还是不存在的宁波市中山路1号。工作人员打开信封,是一沓汇款收据,共107张,累计汇款金额105万元。连日来,“顺其自然”再捐105万元,连续23年捐款总金额达1363万元的新闻在全网刷屏。这又是一大笔神秘的捐款,这次收到“顺其”的105万元捐款,对宁波市慈善总会来说一点儿都不意外。

从1999年开始,每年11月底或12月初,宁波市慈善总会都会收到这样的神秘捐款,捐款金额从最初的一笔5万元,一路上涨到现在的105万元。20多年来,?“顺其自然”已经累计捐款达1363万元,但在公众眼中,始终是谜一样的存在。工作人员发现,这次的汇款收据总共107张,其中105张是9999元,1张55元,1张50元,累计105万元。此善款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海曙区鼓楼支行和海曙区邮政大厦营业所两个地址汇出。

据宁波市慈善总会工作人员介绍,这些年的神秘捐款有几个特点:一是从“顺其自然”四个字中随机选择两个字作为捐款人名;二是落款地址都不存在;三是每张汇款单都不超过1万元,因为达到1万元需要署真名;四是都在每年的11月底12月初汇出,然后收据邮寄至宁波市慈善总会。虽然捐款人不知道姓甚名谁,但被捐助的人却相对清晰。在谈及“顺其自然”善款使用方向时,宁波市慈善总会负责人介绍,根据他(她)本人的意愿,助学是主要资助方向。

从2000年到2016年,“顺其自然”爱心款项共计对2048名特困学生进行资助,大部分是在校特困大学生,也有中小学生。受资助对象不仅涵盖了宁波籍学子,也包括了在宁波就读的外籍学子。“顺其自然”善款还用于贫困地区改善教育条件,比如资助黔西南州兴仁县青年志愿者脱贫攻坚夜校项目、给延边州4个国家贫困县农村学校更新和添置学生电脑等。

在宁波市慈善总会会议室,存放着许多无人认领的奖杯,这些奖杯上写有“宁波市慈善楷模”“浙江省首届十大慈善之星”“第三届全国十大社会公益之星”……在会议室专柜中陈列着的这些奖杯、证书被擦拭得一尘不染。虽然颁奖单位不同,奖项名称也不一样,但获奖者的名字却是同一个:“顺其自然”。而这些奖杯、证书至今都无人认领。其实,从1999年收到第一笔捐款时,时任宁波市慈善总会会长的项秉炎就嘱咐工作人员一定要找到这位爱心人士,但时至今日也没有找到。

在多方寻找未果后,宁波市慈善总会也早已停止寻找“顺其自然”。慈善总会工作人员介绍说,“顺其自然”第一次捐款时曾留下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好事不说,坏事不做,顺其自然”。大家逐渐意识到,既然“隐名捐赠”是他(她)的心愿,就应该予以尊重。从此为他(她)保密,也成了宁波人共同的默契。从那以后,我们就开始叫他“顺其自然”了。关于“顺其自然”身份的问题,多年来成为网友们讨论的焦点,正如不少网友纷纷猜测,关于他(她)的身份,有人说从字迹看是一名女性,有人称也许是一个组织。

也有网友表示,“顺其自然”数十年如一日的善行,虽然不想被打扰,但真的很想知道到底是谁。宁波市慈善总会也曾多次公开发起过寻找“顺其自然”的活动,但并没有结果。其实,凭借现在发达的技术手段,想找到“顺其自然”并非难事。但其“规避”署真名等做法,已经充分表明“顺其自然”不愿现身,把钱用好就是对他(她)最好的尊重。其实对热心于慈善事业的人们而言,无论留名或不留名,“顺其自然”的善行都一样崇高可敬,与其刻意寻找,有违其行善初衷,不如见贤思齐,积极弘扬和学习他(她)的慈善文化,把施恩不图报的美德传递给更多人。

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