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高山流水遇知音,蔡沙与陕西大剧院中的峨峨洋洋及作品
蔡沙、副教授。
西安文理学院艺术学院副院长
陕西省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1989年西安大学毕业
1992年日本京都造型艺术大学陶艺专业学习。
2004年日本京都造型艺术大学访问学者。
艺术经历
2017年完成陕西大剧院大型浮雕《峨峨·洋洋》。
2016年参加中国雕塑院邀请展
2016年完成曲江国际金融中心艺术空间项目。
展开全文2015年完成陕西省千年工程主题作品《周公》。
2014年作品《融合系列》参加中国、西班牙陶艺家联展。
2014年参加美国蒙哥马利学院交流展。
2013年作品《融合系列》参加“陕西省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提名展”
2013年作品《融合系列》参加中法陶艺家联展。
2011年作品《黄金时代》应邀参加世园会当代国际陶瓷玻璃作品展。
2010年参加北京铸造艺术馆举办的“三不靠”学术交流展。
2010年参加上海春季艺术沙龙学术研讨。
2009年作品《面对面》应邀参加中国意象·都市旗帜西安曲江国际当代艺术季。
2009年作品《面孔系列》应邀参加中国动力—2009中国国际雕塑年鉴展。
2009年参加上海国际陶瓷生活艺术博览会。
2008年陶艺作品《面孔》参加43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陶艺学会IAC年展。
2007年陕西省美术博物馆举办“蔡沙陶艺作品展”,
2007年应邀参加“宁波陶艺邀请展”
2005年创作完成西安文理学院大型主题雕塑《冯从吾》。
获奖
2015年作品《面孔》获陕西省丝路风情美术作品展铜奖。
2011年作品《面孔》参加陕西省建党90周年美术作品展获银奖。
2010年举办第一届中青年教师美术作品展览第三名
1998年油画作品《秦岭深处》获西安市教育系统二等奖。
2008年作品《面孔》获陕西省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美术作品展览二等奖。
2007年获“首届中国美术教师艺术设计作品年度奖”铜奖。
2006年获“全国第八届陶瓷艺术设计创新与评比”铜奖。
2004年陶艺作品《天光》获“陕西省首届视觉穿越大展”铜奖。
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通常习惯利用在实践中证实过的材料及使用方法完成艺术活动。在简便易行的同时,这种材料和方法也限制了艺术家更加开放的创作空间。因此,对新材料的探索一直是我关注并乐此不疲的一件事情。基于对新材料的特质进行创作,不仅存在着挑战,同样也充满了乐趣。
在思维活动中,人们往往也习惯采用已被肯定过的或被市场证明过的艺术形式进行重复性的实验,从而缺乏了一些冒险精神。同样,对于传统文化概念的表现也存在着重复性试验的问题,如何打破这种藩篱,只有对“传统”进行“粉碎性”的改造,才能使传统迸发出更大的活力。对于“山水”这个主题,如何使其从固有的表现形态中摆脱出来,是我这次艺术实验的动力。
陕西大剧院
作品尺寸:高4米长60米
材料:高温轻质陶瓷
实施场所:陕西大剧院
“峨峨、洋洋”寓“知音”之意,典出《列子·汤问》: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所以,这一主题也隐喻演员的精湛表演和观众的深刻领悟。
秦山、渭水代表陕西;“高山流水遇知音”体现表演艺术的最高境界。
【创作过程】
【创作成果】
一楼大厅
二楼大厅
作品《洋洋》
作品《洋洋》
作品《洋洋》
作品《洋洋》
作品《洋洋》
作品《峨峨》
作品《峨峨》
作品《峨峨》
作品《峨峨》
作品《峨峨》
作品《峨峨》
【解构系列作品欣赏】
【面孔系列作品欣赏】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