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套奶奶,你的礼物我们收到了,谢谢你,祝你身体健康!”12月6日,远在凉山州木里藏族自治县的段龙铭老师给记者发来一段视频,60多个身穿校服的学生,戴着色彩斑斓的围巾,双手举着厚厚的手套,冲着镜头大声地表达着自己的谢意。

这个用手套和围巾牵起的甬凉故事,传来了最动人的回声。

学生们口中的手套奶奶,就是家住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下应街道君睿社区的陈忠娥。

去年疫情期间,陈忠娥在家里看电视时,看到一些山区孩子小手都长冻疮了,她非常心疼,“我小时候干农活,也经常长冻疮,特别能体会他们的不容易。”

她就想着,要为这些孩子织些手套围巾,于是,只要一有时间,陈忠娥就忙着编织手套和围巾,有时甚至忙得都忘了做饭,不过,家里人都非常支持她的爱心之举。邻居也都知道了她在给山区孩子织围巾的事,有多余的毛线就送给她。

这一织就是一年多。陈忠娥拿着完工的100副手套和100多条围巾,找到希社区工作人员,希望通过他们转捐给有需要的孩子。

而彼时,鄞州区云龙镇中学的英语老师段龙铭也正为了同样的事发愁。

“高原高海拔地区的冬天,冷得让人猝不及防啊!”虽然在凉山州木里县支教已有三个月,但这里的气候还是让段龙铭难以适应,“早晚温差之大,让人一天里好像经历了冬夏两季,虽然我把冬天最厚的衣服都裹到了身上,但早晚时分还是冷得不行。”

当宁波还在秋日暖阳的照拂中时,木里当地人就已拿出了各种取暖设备。11月23日,也就是彝族新年假期期间,木里落下了新年的第一场雪。

银装素裹的木里让段龙铭惊喜万分,却也揪心万分。

“有的孩子穿得少,一整个冬天就靠一套单薄的校服过冬,他们的手也因此被冻得皲裂。”段龙铭说,这些孩子大多来自大山里,山路迂回,从学校到家,光来回需要三、四天,路费也很贵,要800多元。所以,他们往往是开学来校,直到放假了才回家。

“他们有的是没法回家,有的是即使回家,也没有能穿的厚衣服。”段龙铭说,学校里有不少孩子是留守儿童,父母在外打工,没法很好地照顾孩子,只能依靠老人或者亲属帮忙照看,生活状况不比城里的孩子。

说来也巧,手套奶奶所在的君睿社区里有位社区干部励晓燕,曾是段龙铭的学生。

经过励晓燕的牵线搭桥,段龙铭的烦心事解决了,手套奶奶陈忠娥的心愿也实现了,心系山区孩子的三个人,就这样走到了一起。

上周,装满爱心的两大箱手套和围脖飞越2700多公里,送到了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县中学的孩子们手中。

当孩子们拿到手套和围脖时,又意外又高兴,于是,便出现了开头的那一幕。

“这些御寒物品对我们的学生,尤其是一些家住边远山区的住宿学生来说,犹如雪中送炭。”来自宁波的关爱,让木里县中学德育处主任周偏初十分感动。

“木里县中学目前共有学生1800余名,确实还有很多孩子需要我们的帮助。”段龙铭也想到了这点,他告诉记者,自己正向鄞州区云龙镇中学的学生们发起“温暖山区孩子过寒冬”行动,号召学生们与木里县中学的孩子结对,用自己的爱心和力量,帮助大山那边的孩子温暖过冬。

记者陈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