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欲养而亲不在,大概是世上最令人难过的事情之一了吧,若是有人30年都不曾回家看望过自己年迈的母亲,那我们一定会觉得这个人是个不孝子。
而我们本文所讲的主人公就曾30年都从未回家看望过自己的母亲一眼,被自己的母亲和兄弟所怨恨,但他丝毫不为此感到后悔,那么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黄旭华的经历
黄旭华,舰船设计专家、核潜艇研究设计专家,于1924年2月24日出生于广东省海丰县一个乡医之家,由于父亲是悲天悯人的医师,所以黄旭华在少年时就受到父亲的影响,对周围的人都十分友好,因此周围的邻居对黄旭华的印象非常好。
这就导致后来黄旭华30年都不回家看望他年迈的老母亲的时候,他的邻居们都感到十分惊讶
其实黄旭华最开始的名字并不叫黄旭华,而是叫做黄绍强,名字由父母给予,一般来说不会有人会随意改变自己的名字。
但是在1941年夏天的时候,黄旭华经过了几多波折成功通过了桂林中学的入学考试,就是在这个时候,黄旭华决定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旭华”,取“旭日荣华”之意,他希望自己的未来能够像他的这个名字一样,像旭日一样步步荣华,而事实上,他也确实做到了。
1945年,黄旭华因为成绩优异被保送到中央大学航空系,同年又以第一名的身份考入交通大学,就是现在上海交通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的前身。
1949年,黄旭华毕业于交通大学造船系,成为中共预备党员,从此开启了他默默无闻却又极其辉煌的一生。
众所周知,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们国家的核潜艇事业是极其落后的,甚至可以说是从零开始,国家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必须大力发展各类科学技术,才能让中国强大起来不受外敌的侵扰,自信地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所以在1954年,国家决定成为核潜艇研究室,秘密召集优秀人才进行研究。
而就是在这一年,黄旭华通过自己的刻苦研究学习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成功造出了中国第一艘扫雷艇和第一艘猎潜艇,这样扎眼的成绩自然引起了国家的注意,所以在核潜艇研究室成立之际,受到秘密邀请函而来的自然也包括黄旭华。
原本黄旭华认为这次会议与他从前参加过的会议大同小异,所以在参加会议的时候黄旭华并没有多想,只是收拾了简单的行李就来到了首都,但是他没有想到的是,他这次参与的会议内容竟然是关于核潜艇的研究。
而我们都知道,像这种国家级的大型科技项目在立项之后,所有的参与人员都要进行秘密隔离,不能同外界进行联系,这样既是为了保护相关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也是为了防止国家机密的泄露。
而黄旭华自然也不例外,他甚至都没有来得及同自己的妻子和家人告别,就拎着他简陋的行李进入了研究基地,就这样过上了与世隔绝的生活。并且黄旭华由于科研成就较高,被任命为核潜艇研制总工程师,负责掌控整个核潜艇的研究过程。
30年的默默无闻
由于核潜艇特殊的物理性质,所以科研基地必须建立在临海的地方,以保证他们能够实时测试研究成功果的性能,确定是否能够进行下一步操作。
但是由于当时的条件比较艰苦,再加之研究核潜艇项目是国家级的保密项目,所以当时国家选定的研究基地是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
由于黄旭华特殊的工作性质,他的妻子也被调离了原来的工作岗位,就这样,黄旭华一家从此消失在了世人的视线之中。
或许是因为当时的国家由于经济不够发达,所以给予的研究经费有限;也或许是因为工作人员想将所有的经费投入到核潜艇的研究中,所以当时的科研人员住的都是最为简陋的平房,但是物质上的匮乏并没有使科研人员们的内心感到受挫,使他们觉得寸步难行的,是他们根本就没有见过核潜艇。
连真正的核潜艇都没有见过,何谈研制出新的核潜艇呢?难道靠自己的凭空想象无中生有吗?所有的科技人员都感受到了这件事情的棘手,但是他们每个人都没有轻言放弃,因为国家把他们聚集到一起,让他们来研制核潜艇,就表明了国家对他们的信任,而他们,不能辜负国家对他们的信任!没有见过,那就自己造!
但是这件事情并没有说起来这么容易,没有见过核潜艇,就表示他们没有关于核潜艇的各项参数资料,所以他们的研究一度停滞不前,这种情况一直到有人从国外为他们带回来两个核潜艇的儿童模型玩具,才有了进展。
他们拆分了这个儿童模型玩具,通过将玩具的各项参数与他们资料上的数据进行对比,他们才找到了接下来的研究方向。
但是并不是了解了核潜艇的各项制造参数就能研制出核潜艇,核潜艇需要特殊的材料才能制造,因为核潜艇需要承受巨大的压力,所以建造它的材料也需要经过严格的筛选。
但是由于我们当时设备比较简陋,根本没有用来加工专用于建造核潜艇的90厘米钢材的加工设备;并且一直截止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他们才解决了核潜艇的动力问题。
像是核潜艇这种大型的设备的研究过程,都需要经过严格且大量的计算才能顺利进行,但是那个时代的中国,并没有现在这么发达,可以使用电脑进行智能运算。那么那个时候,科研团队是如何解决工作量如此巨大的计算内容的呢?答案就是用手算!
当时的科研团队人手一个算盘,没错,就是现在家不太常见的那种老式算盘,科研团队就是用这样的算盘,为我们“算”出了中国第一艘核潜艇,他也被称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母子相见,无语凝噎
皇天不负有心人,从1958到1986年,31年的时间,黄旭华和他的团队为我们建造了中国第一艘核潜艇,让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再也不用被别的国家看不起,我们可以自信地站在世界舞台上告诉所有人:我们可以!
黄旭华把他的青春都献给了国家,30年的时间里,都没有办法回家看望他年迈的母亲,而他的母亲更是没有办法联系上他和他的家人,所以在一气之下宣布断绝了和他的母子关系。
直到核潜艇研制成功,1988年南海深潜试验,黄旭华顺道探视老母,95岁的母亲与儿子对视却无语凝噎,30年后再相见,62岁的黄旭华,也已双鬓染上白发。
黄旭华向母亲解释了他30年未归家的原因,而母亲才明白自己的儿子在这30年里做出了多么大的贡献,她决定为自己的儿子正名。
所以黄旭华的母亲将自己所有的儿孙都召集了起来,向他们解释了黄旭华多年未归家的原因,并郑重宣布:三哥(黄在家里排行老三)并不是不孝子,因为他为国家为人民做出的巨大的贡献,这就是最大的孝!
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人为我们负重前行,我们才能享受现在的生活。像黄旭华这类的人,在我们国家并不是少数,他们选择默默无闻地做出贡献,为国家为人民谋福祉,但是却并没有希冀任何回报。
但是,我们却不能忘记这些英雄所做的一切,因为如果没有他们的努力,我们就不可能拥有现在的美好生活。
这些英雄,是真正意义上国家最可爱的人,我们应该时刻铭记英雄们为我们做出的贡献,我们也应当给予他们最大程度的敬意。向英雄们致敬!英雄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