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古语叫做“大灾之后,必有大疫”,这句话的由来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古代发生自然灾害,灾情过后往往就会伴随瘟疫的流行。那时人们对于这样的状况不知道原因,就总结出了这样一句古语。
郑州“千年一遇”洪灾后可能会爆发传染病
近期河南河北遭受罕见暴雨袭击,郑州还出现了洪涝灾害。洪水退去后,到处都是冲刷出的污水留下的痕迹,很多人对此忧心忡忡,害怕疫情在郑州重新爆发。其实大家不用过于担心,单纯的洪涝灾害并不会引发大规模的传染病。当然中国的这句古语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首先,雨水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干净,在雨水的冲击下,很多不干净的东西会被冲刷出来。像郑州这么大的洪涝灾害,很多下水道里的粪便或者其他污秽物会被冲出来,如果在这个时候大家去踩水坑的话,很有可能感染上皮肤病或者是其他的疾病。
除此之外,洪涝灾害会导致很多牲畜死亡,如果不及时清理的话,这些牲畜很有可能腐烂引发疾病。常见的有肠道性疾病,皮肤病,呼吸道疾病等。
预防灾后爆发传染病的方法
对此,世界卫生组织制定了专门预防洪水后疾病的“六步走防疫规范”。简单来说就是千万要小心未知水域,这些水域很有可能在暴雨时被其他污水所污染,里面有很多细菌。我们也要避免皮肤被划破,创口表面没有皮肤表层的保护,很容易受感染。
另外一定要将雨水和日常的饮用水划分开,雨水当中有很多的有害元素污染物,如果不小心误食的话,很有可能造成肠胃疾病。最后要小心蚊虫灾害,洪涝过后,可能会形成沼泽地,沼泽地当中的蚊子毒性极强。
注意以上这些方面,避免灾后疫病的流行还是能够做到的。在防洪抗灾方面,中国已经有过不少先例,曾经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及黄河流域多次发生洪涝灾害。得益于及时抢险救灾,在洪涝灾害过后,受灾地区很快又恢复了基本生产活动,人们也恢复了往日的生活节奏。
这次因暴雨导致的洪涝灾害,相比河流决堤发生的洪水,影响要小一些,因此灾后治理也更容易。像这样的难以预防的自然灾害,做好事先准备很有必要。突然发生的洪涝灾害可能性还是很低的,及时做好排洪抢险措施,能帮助减小损失。
严格防范才能减小风险
不过洪水来得快去得也快,灾后的防范也一样不可松懈。城市的下水道多年未得到清理,里面会滋生出大量有害微生物。洪水将下水道中的这些有害微生物冲刷出来,所到之处都会成为这些有害微生物的温床。根据用途的不同,受到洪水浸泡的物品,要进行不同的消毒处理。街道或者一些较大的地方,直接喷洒消毒水就行了。
而食品之类的东西,直接接触了污水的自然是不能够再次食用的。包装完好的也要经过消毒处理后才能食用,以免接触皮肤感染有害微生物。及时做好宣传管理工作,才能防范传染病的流行。在如今疫情还在流行的时期,只有更严格的防范才能避免疫情出现蔓延的状况。
所以灾后防疫不仅仅是防范有害的微生物,还要预防病毒的传染。虽然这样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但也是为了更长远的考虑。自然灾害发生没有及时预防,只有尽可能减小造成的损失以及存在的风险,才能保证更长远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