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布于微信公众号“小洛快线”,敬请关注,获取及时文章更新)
2021年各市的人口数据已经林林总总出得差不多了,在此我们做一个简要的表格来归纳总结河南各市常住人口变动情况,并作出简评。表格如下。
表格中,自然净增的计算公式为“出生人口-死亡人口”,机械净增的计算公式为“总净增-自然净增”。机械净增为负说明本地区常住人口为净流失状态,为正则说明在净流入状态。表格按照“总净增”降序排列。焦作市无数据。
我们看到,全省人口增长的“冠军”依然是省会郑州,总净增达到了14.14万。与此同时,全省人口减少的“冠军”也依然是周口市,总净减高达17.3万,超过郑州的总净增。令人意外的是,河南的三座小城,鹤壁,漯河,三门峡,济源表现都不错,均实现了总正净增长,而且鹤壁还拿下了“季军”。下图为鹤壁城市风貌一瞥。
全省第二大城市洛阳的成绩尚可,人口总净增长破万,达到1.23万。而根据相关资料,洛阳市仅市区人口已经达到了356.8万,市区人口占比首次超过全市人口的50%,达到50.47%。另外,市区人口总净增达到5.4万,远高出全市整体总净增量。这意味着其余7县人在加速流失。考虑到洛阳的机械净增数据也是正的,我们认为洛阳市区吸纳了绝大部分县域流出的常住人口,没有使其流向市外。下图为洛阳市定鼎门掠影。
作为全省除郑州外唯一一个人口总净增破万并实现了机械正净增的城市,洛阳用实力再次证明了“河南第二城”并非浪得虚名。但是河南传统上的“第三城”候选人南阳和新乡均没有实现正总净增。不仅如此,两市的负总净增量已经与“黄淮塌陷区”处于同一级别上,不可谓不惨淡。同时我们注意到,新兴的“第三城”候选人许昌实现了正总净增,而且其机械净增甚至超过了洛阳,发展势头比较好。只不过许昌的城市规模实在是太小,主要靠县域带动,在这方面吃了亏。下图为许昌曹魏古城。
另外我们注意到,河南省有五市出现了负自然增长,由北向南分别为许昌,漯河,驻马店,南阳,信阳。有意思的是,除南阳外,其余四市均在京广线郑州以南。
造成这五市负自然增长的原因,除了出生率较低外还有死亡率较高。五市与洛阳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对比如下。
可以明显看到,五市与洛阳相比较,虽然出生率低,但死亡率更高。这种“低出生率,高死亡率”是典型的老龄化社会的表现。尤其是驻马店,结合其经济指标看,表现出了典型的“未富先老”的问题,需要引起足够重视。下图为驻马店南海禅寺。
总之,河南省的人口变动状况完美印证了都市圈不是越大越好,郑州圈1+4刚好合适中所说过的结论。“只有郑州强了,河南才能强”纯粹是无稽之谈。河南有接近一亿人口,一个水资源状况已在崩溃边缘的郑州怎么能带得动呢?仅周口一市流失的人口就超过郑州能够吸纳的人口。河南需要“好快省”地发展另一个大城市来吸纳省内人口,而洛阳水资源较为宽裕且经济基础非常好,只要给予适当支持,不需要投入很多就能在短时间内成长为河南“双引擎”之一,为河南留住更多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