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简称调研)是政府开展日常工作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是领导干部应该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其一,做好调研能够帮助政府充分了解民情。一份好的调查报告,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调研内容、选取代表性强的调研对象、采用恰当可行的调研方法,进而便能得出真实有效的结果,能够充分反映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的困难之处。其二,做好调研能够帮助领导干部做出科学的决策。通过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的进一步研究,开展集中讨论、专家论证、科学评估等,是做出正确决策的重要前提。其三,做好调研能够促进领导干部意识形态转变。调研的核心要求是实事求是,再这样的要求下,可以促进领导干部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现如今在政府开展调研工作的过程中却存在这一系列的问题:下基层调研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又或是仅到基层窗口看一看,听工作人员讲一讲便打道回府;稍微认真一点的也就只是开开座谈报告会,到基层按照既定的路线走一圈。这样的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式的调研,一方便,难以真实的了解实际情况,看到的多是表面之态,听到的多为恭维之声,会导致政府对自身工作定位不准,自以为效果很好,工作很到位。另一方便,决策不科学、不合理,不符合人民群众的实际情况,就会造成人民不满意,进而与群众的关系越来越僵,距离越来越远。

根本上来说,产生走马观花式的调研的主要原因,一是领导干部执政为民的意识不强,没有把为人民服务当成自己的宗旨,只对上级负责,没有对人民群众负责,没有看群众是不是真的满意。二是领导干部缺乏调研能力,对调研没有深入的了解,不掌握调研的方法,简单的以为调研就是随便看看,殊不知调研结果的真实性是有很多影响因素在的。三是对于调查研究缺乏规范的操作要求。无论从时间上还是具体的调研步骤安排上都存在不规范的情况。下基层只要人露面了就算是完成任务了,没有实际规定具体要进行几天的调研,采访多少了对象,以及具体要调查哪些方面。四是缺乏监督管理。对于这种走马观花式的调研,上级没有专门的人去管理,甚至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处于半默认的状态。对于调研报告更多的只是停留在看数据上,没有去审核其真实情况。

调研工作是关乎民情进而解决民众问题的重要手段,所以解决机关单位现在存在的这种这种走马观花式的调研已经迫在眉睫了。首先,领导干部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原则。保持思想的先进性,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记党的使命,坚持实事求是的路线,把人民的利益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为人民群众干实事、干好事。其次,对于调研应该明确其具体的调研步骤、规定其必要的调研方法,有明确的范围、时间的要求,并要求基层按照调研标准进行,对于一些政府常用的必要的调研,更应该精确方法,保证操作的规范性。最后,加大监督力度。一方面,是对于调研是否按照规定开展进行监督,保证工作留痕;另一方面,是对调研本身的结果展开监督,开展调研回头看活动,核实调研结果的真实性,督促前期调研的有效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