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宋国有一个人,非常希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点,天天到田边去看。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也没有长高。
他就在田边焦急的转来转去,自言自语的说:“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一天,他终于想到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精疲力尽。
当他回到家里时,一边喘气一边对儿子说:“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没白费,禾苗都长了一大截。”他的儿子不明白是怎么回事,跑到田里一看,发现禾苗都枯死了。
拔苗助长这个故事,可以说是妇孺皆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两个道理
1.万事万物都有它自己的发展规律,我们不要去违背,而应顺其自然、循序渐进,如果一味强调速成或者太过着急,反而会坏事。
2.春种秋收需要时间,耐心等待,急也没用。
对基金收益来说,我们都知道,过去十多年,主动基金的平均收益在15%左右,但未来有可能会下降,但是10%以上的收益率应该是有的。
但是,股市的波动大家是知道的,长期10%的复利绝不是每个月稳稳地涨一点,到了年底,一年就正好赚10%。
而是起起落落,可能好几个月都没怎么涨,突然一两礼拜给你来一波暴涨,就把一整年的收益给赚到了。
如果懂这个道理,就知道在投资里80%以上的时间都是垃圾时间,20%的时间贡献了绝大部分的涨幅。
所以天天看是没用,我们之所以一直呆在这个市场里,是因为不知道上涨的20%时间到底是什么时候。与其预测市场,不如保持在场而已。
就跟春耕秋收一样,买入之后,耐心等待,该赚的钱,总是能够赚到的。
道理非常容易理解,但拔苗助长的故事在投资上却还在不断地发生。
像故事里的宋国人一样,有的人非常希望自己买的基金涨快点,天天看行情。可是,一天、两天、三天,基金起起落落还是没赚什么钱。
他就焦急的转来转去,自言自语的说:“我得想个办法,让基金快点赚钱。”一天,他终于想到了两个办法
第一个办法是预测市场,在觉得市场要跌的时候,赶紧把基金都给卖了。在觉得市场要涨的时候,赶紧买到重仓
第二个办法是不断调仓,把暂时表现差的基金和股票一个个卖掉,转换成表现好的基金。
每天就这么研究,从早上开盘研究到下午收盘,分析宏观经济,行业轮动,弄得精疲力尽。
然后
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我一个小小的散户就可以彻底左右整个中国股市。每当我买入的基金,这个基金就会跌,我卖出的基金,就突然上涨。空仓时,大盘疯涨,满仓时大盘暴跌..为什么手握万亿资金的庄家们,几年来,就派人死死盯着我这几万块钱不放?
这是不是基民版的拔苗助长?
#理财##基金##投资理财#@头条号